为庆祝抗战胜利,1951年8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出通告,正式确定每年9月3日为抗战胜利纪念日。2014年2月27日,中国以立法的形式,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80年前,国人是如何庆祝胜利的呢?新闻媒体又是如何报道这一重大新闻的呢?
1945年9月3日,在延安的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在一版头条位置,以《抗日战争胜利结束,日寇签字投降》为题作了报道:
新华社延安三日电:昨天日本向盟国投降的签字典礼于上午十点卅分(东京时间)在停泊于东京湾的密苏里旗舰上正式举行。参加典礼并签字于降书上的日方降使及盟方代表正式名单如下:
日本方面:日本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及日本政府,梅津美治郎大将代表日本帝国大本营。盟国方面代表麦克阿瑟将军;美国代表尼米兹海军上将;中国代表徐永昌将军;苏联代表德勒维扬哥中将;英国代表福莱塞海军上将;澳大利亚代表布拉梅将军;加拿大代表劳伦斯·摩尔·科斯格列夫上校;法国代表勒克勒克将军;荷兰代表赫尔夫里区海军上将;纽西兰代表米希特空军少将。签字经过历时卅分钟,日本签字投降后,斯大林元帅、杜鲁门总统均发表演说。至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便正式宣告胜利的结束。
《解放日报》还在当天的头版发消息说:“昨日日寇已在东京签字投降。边府为庆祝抗战胜利,特决定各机关、团体、学校、部队,于三、四、五日放假三天,以资庆祝。并闻将于五日举行群众庆祝大会。”
为配合抗战胜利的报道,同日的《解放日报》还刊发了来自前线的胜利消息:《淮南铁路起点裕溪口被我收复》《晋绥我光复文水左云》《冀鲁豫津浦前线我军攻克长清进迫济南》等。
9月4日,《解放日报》报道说:9月3日下午,西北局召开“延安各界庆祝抗战胜利大会”的筹备会议。要求各机关立即进行宣传动员,指出大会应着重于会前活动,由联政宣传队、文工团、鲁艺、延安市民等秧歌队,于9月5日上午举行火炬,民众剧团也要在大众剧院公演。各机关要自行组织娱乐晚会,以庆祝抗战胜利。筹备会还制定了大会标语共计15条,如:庆祝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华民族万岁!中国人民万岁!继续奋斗,争取和平、民主、团结!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建设新中国等。
9月5日,《解放日报》发表了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社论说:“在八年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始终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方针,始终坚持抗战,反对妥协,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去岁以还,中国更根据新的情况,提出了联合政府的主张,以便克服内战危机,团结全国一切抗日民主的力量,完成抗战建国的伟业。在敌后战场上,中国放手发动群众,进行人民战争,抗击了半数以上的敌军及百分之九十五的伪军,壮大了人民军队的力量,收复了广大的国土,建立了十九个解放区,收复二百余个县城。敌后解放区是坚持抗战,坚持团结,坚持进步的模范,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决定因素之一。”社论有针对性而且尖锐地指出:“经过八年的战争,全中国创痍满目,百废待兴,全中国人民迫切地需要和平、团结与民主,以便同心协力,建设新中国。但是已被打败的日本侵略者至今在中国战场上还没有放下武器,并且还在尽力挑拨中国内战,破坏中国内部团结,阻挠中国;保存和继续培植其走狗——亲日派势力,力图保持其法西斯主义与军国主义,待机卷土重来,死灰复燃,再度侵略与奴役我中华民族。对于这一恶毒阴谋,全国各党派和同胞们必须高度警惕,并予以有力的回击。”社论在最后号召:“让我们全中国人民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大旗下,万众一心,迈步前进,扫除一切障碍,把中国建设成为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9月5日,延安各界2万人集会,庆祝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9月6日,《解放日报》一版头条报道了这一盛会:“鲁艺、联政、文协、完小等秧歌队喧闹的锣鼓声音,随着欢呼的人群,此起彼伏,拥进会场。会场四周的木牌上张贴着各种颜色的标语,每个人的脸上,都流露着经过八年苦斗所换取的欣愉。从广场上、从两旁的山壁上,传出了一阵一阵高昂的口号声。”
1945年9月3日,在重庆的报纸《新华日报》,在二版显著位置刊发了消息,标题非常醒目:《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日本昨日签定降书,日皇发表诏书率领全国投降》。
版面正中位置发表了的题词:“庆祝抗日胜利,中华民族解放万岁”。这是当时正在重庆参加国共和谈的闻听胜利的喜讯后,难掩兴奋之情,挥毫题写的,笔力遒劲潇洒,饱含着对抗战胜利的喜悦之情与建设和平民主新中国的豪情壮志。
同日报纸的第四版是《抗战胜利万岁!》专版,其中有鲁藜的诗作《黎明的信号》,表达了诗人对胜利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憧憬。
9月4日,《新华日报》以《八年抗战大功告成,陪都昨日热烈庆祝》为题报道了重庆人民庆祝胜利的情景。报道说,昨晨市民纷纷走出街头,到晨九时,市民几已万人空巷,街上拥挤不堪,马路上临时途为之塞。上午九时警报长鸣,全市响声齐作,礼炮声也阵阵传来,各商店都停市休假一日。市民住户门前都贴有“庆祝同盟胜利,庆祝抗战胜利”等标语。男女幼童多新装过市,参加成人行列庆祝。报道描写道:会场上空系一活动地球,上书“世界和平”等字样,市民都仰首翘望。会场悬有同盟国巨幅领袖画像,和用电灯悬成的大“V”字。大会开幕时,天空中,有一架飞机在散发传单。不久,又有七架一队空军飞成“V”字形凌空而过。
《新华日报》在关于日本投降的报道中,一方面,强调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抗战终于取得胜利,突出胜利的喜悦与胜利来之不易;另一方面,表达了对和平的期待,呼吁建立和平、民主、团结的新中国,让饱受战争苦难的人民能在和平环境中重建家园、恢复生产、追求幸福生活。同时,也对国际形势进行一定分析,表明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因抗战胜利而有所提升,以及中国对维护世界和平应尽的责任等。
9月3日,《新华日报》发表社论《庆祝胜利》。社论说:“中国的战争不但进行了六年,也不但进行了八年,实在是进行了整整十四年。这个十四年里,中国的历史曾经充满各种曲折,但是基本的指导方向却是指向着胜利的。”社论指出:“七七以来的八年间,中国的广大人民,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与努力,而中国的解放区人民,在这个方面尤其为众口所交誉。中国的一切抗日军队,都在抗日的前线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勋劳。”在一片狂欢的庆祝声中,《新华日报》看到了在建立新中国的道路上潜藏的危机和障碍。社论指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与中国的反日战争是最后地胜利结束了,但是在中国人民进入和平建设新时期的门槛上,还存在各种严重的困难、障碍和危机。中国人民今天在庆祝胜利的同时,正在以用于抗战中的同样决心和努力,来克服这些阻力。中国人民相信,中国的人民,中国的一切有远见的领袖,各友邦的人民与一切有远见的领袖,也将以共同的努力使中国为和平的斗争得到与抗日战争同样可庆祝的胜利。”
9月4日到6日,《新华日报》连续又发表了三篇社论:《走向和平的新中国》《不能忘记他们》《彻底肃清汉奸》。
1945年9月3日,在全国颇有影响力的《大公报》二版头条新闻是《抗战胜利国政从新,国府颁布四项命令》:褒恤殉难军民,褒奖全体将士;废止一切限制人民生活经济行为及集会结社之战时法令;豁免陷敌各省本年度田赋,后方各省田赋明年豁免;全国兵役缓征一年,减租轻息限本年度实施等。
当天同版的第二条新闻是《大公报》特派员于9月2日在美战舰密苏里号上发来的专电云:“在九十年内轻易建成的日本帝国,几乎毫无间断的从事侵略,现在根本垮台了。中国代表徐部长永昌,继美代表之后签字于日本降书。”
《大公报》9月3日刊发社评《迎胜利日》。这篇社评描述了抗日战争的艰苦历程和最终胜利的喜悦,提醒人们在庆祝胜利的同时,要警惕未来的潜在威胁,对未来的和平与反战提出了深刻的思考和期望,强调杜绝战争、维护和平的重要性,并呼吁全世界人民共同反对任何形式的战争和暴力。
社评说:“我们八年来所努力争取与忍耐期待的胜利日,终于到来了,今天在陪都,在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都将庆祝和平。”社评话锋一转说:“细看日本投降的经过,我们不禁非常担心,日本现政府所领导的战后政府仍踏袭着危险的途径前进。为日本民族的生存计,那可能又是错了。即日本还处心积虑要埋伏力量,企图复起。巧妙的逃避责任,伪装爱好和平……我们不得不唤起盟国统帅部密切注意,绝对不要让日本帝国主义复活,除恶务尽,管制要严,不可残留半粒战争的种子。吾辈的悲惨经验,已经够了,千万勿为伪饰所迷惑,一定要杜绝战争,这对我们的子孙,乃至日本人民,都是大智大仁。日本人民此时也该觉悟了,企图复起实与自寻毁灭无异,该觉悟了!”
社评进一步指出:“今天迎接胜利,要以冷静的头脑深思远虑,不要骄傲,我们无可骄傲;不要快乐,我们还有奋斗。我们胜利的象征,只是公理战胜强权,对中国民族复兴及国家翻身,只完成了第一阶段。虽这胜利确可称为空前未有的胜利,光荣是够光荣的,得遭逢此大时代大盛事,何幸如之!但我们不要忘记了,国家强盛的基础实际并未巩固。今日艰辛得来的胜利,无数血泪换来的独立自由平等,及得列于四大国的国际地位,能否确保,能否光扬,皆视我们战后如何努力而定……”
社评最后说:“要胜利永在,我们还需要长期的和平建设!胜利到来了,要即刻向建国开步走!全国同胞们,让我们高呼:抗战胜利万岁!建国成功万岁!”
这篇社评在当时不仅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士气,增强了民族自豪感,而且醍醐灌顶。即便在今天,仍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字字珠玑,犹在耳畔。(郑 言)